
產品分類
循環攪拌:在一般運用上,多與過濾系統合件,較須注意的是確定形成循環性流動(入、排口位置選擇),及pump選擇流量應達2~3倍槽體積1hr以上。
c. 機械攪拌:其基本功能是為了消除metal ion diffusion rafe不足問題。在空間足夠之狀態下,以45°斜角移動為佳,但一般都采有用垂直向擺動,較佳的位移量約在0.5~1.8m/min,而每stroke長約5~15cm之間。在設定條件時,應注意不可造成因頻率過高,使板子本身擺動,而減小孔內藥液穿透量。
2.1.3.4過濾:一般均與循環攪拌合并,目的是去除槽液中之顆粒狀雜質,避免發生顆粒狀鍍層。較重要的考量因子有三,分別如下:
a. 過濾粒徑:一般采用5u或10u濾蕊。若非環境控制良好,使用更小濾蕊可能造成濾材更換,損耗過多。
b. 材質有多種材質供選擇,不同系統光澤劑會有不同之限制,其中PP最具體廣用性。
c. Leaching:即便為適用材質之濾蕊,亦須經過Leaching處理(熱酸堿浸洗程序)。
2.1.3.5電源系統:供電系統之ripple須小于5%,(對部分較敏感產品甚至須小于2%),另須注意:
a. 整流器最上限、最下限相對容易10%,系不穩定區域,應避免使用。
b.除整流器外接所有接點務須定期清潔外,每月至少用鉗表量校一次。
c.整流器最好利用外接潔凈氣源送風,使內部形成至正壓,讓酸氣無法侵入腐蝕。
2.1.3.6陰極(rack及bus bar):
a. 對銅制bus bar而言,約每120Amp至少應設計1cm2之截面積。同時不論電流/bus bar截面積大小,務必兩側設置輸入接點,以避免電流分布不均。
b. 對rach而言,應利用bus bar相接之接點,調整其導通一致,避免“局部陽極”的反生,同時對接點外之部分,亦宜全部予以膠林披覆,并定期檢查,以避免因縫隙產生,而增加帶入性污染。
2.1.3.7陽極:
a. 銅陽極應采用含微量磷,且均勻分布之無氧銅。其規格可概列如下:
Cu≥99.9% P:0.04~0.06% O≤0.05%
Fe≤0.003% S≤0.003% Pb≤0.002%
Sb≤0.002% AS≤0.001% N≤0.002%
b. 可能狀態下盡量不要使用鈦籃,因為鈦籃將造成 Carriey或High Current Dewsity Brightener增加約20%的消耗,而不使用鈦籃的狀態,則須注意使陽極高出液面1~2英寸。
c. 對陽極袋的考慮,基本上與濾蕊相同,一般常用Napped p.p或Dynel,并可考慮雙層使用,唯陽極袋須定期清洗,以避免因過量的陽極污泥造成陽極極化。
d. 一般均認為陰陽極之比例應在1.5~2︰1,但由于高速鍍槽之推出,較佳的考慮是,控制陽極的相對電流密度小于20ASF,來決定陽極的數量,在使用鈦籃的狀態,其面積的計算,約為其(前+左+右)面積之1.4倍,亦即以鈦籃正面積核算其電流密度約應小于40ASF。過大的陽極面積可能造成銅含量之上升,過小則可能造成銅含量不足,且二者均會造成有機添加劑的異常消耗及陽極塊的碎裂。
e.陽極在接近液面側應加裝遮板,而深度則應僅為鍍件的75%(較淺4~5英寸),在板子尺寸不固定時,則應考慮浮動式遮板,對其左右側的考慮亦同,故在槽子設計與生產板實際寬度不同,應考慮使用Rubber strip,但須注意當核算面積,加開電流時,應至少降低40%計算。對于此類分布問題,可以“電場”及“流態”的觀念考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