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產品分類
時,或GB2828的抽樣方案。若全數檢驗,則填連續。
(11) 控制方法:控制過程及質量特性的具體方法。
a) 控制質量特性的方法:檢驗、控制圖
b) 控制過程的方法:防錯,監視。
(12) 反應計劃:產品不合格/過程不穩定準備采取的措施。
4.控制計劃的編制
(1) 樣件控制計劃的編制
a) 準備資料:設計輸出的材料規范、產品標準及顧客要求,特殊特性明細表。
b) 確定進貨檢驗的范圍:包括檢驗對像(原材料,外協件)檢驗的質量特性、技術要求、檢驗手段。
c) 將所確定的進貨檢驗范圍填入“過程名稱”“產品”“產品規范”“評價測量技術”相關欄目。
d) 依產品標準和顧客要求,確定成品檢驗的范圍:包括檢驗與試驗的質量特性、技術要求、檢驗手段。
e) 將確定的成品檢驗范圍填入:“過程名稱”“產品”“產品規范”“評價測量技術”相關欄目。
f) 注意:所有的進貨及成品檢驗項目要完整,不要遺漏。
g) 依據特殊特性明細表,凡涉及特殊特性者,要在“特殊特性分類”欄目中做符號。
h) 要包括必要的制造過程。
(2) 試生產控制計劃的編制
a) 準備資料:過程流程圖,特殊特性明細表,特性矩陣圖,樣件控制計劃,P-FMEA報告,設計文件,設計任務書等。
b) 依樣件控制計劃,將進貨檢驗部分內容填齊。
c) 依據過程流程圖、P-FMEA報告、設計文件、設計任務書,將各工序的相關內容逐欄填齊。
d) 依據樣件控制計劃,將最終檢驗部分內容填齊。
e) 依據特殊特性明細表,特性矩陣圖,在相關的產品或過程對應的“特殊特性分類”欄目做標記。
f) 依據特性矩陣圖,凡涉及特殊特性或重要特性的工序,對于該工序的主要質量特性應在“控制方法”欄中明確控制圖的使用。
(3) 現生產控制計劃的編制。
a) 現生產控制計劃是通過試生產后,對試生產控制計劃的補充和完善。
b) 現生產控制計劃中的檢驗頻率一般較試生產控制計劃寬。
c) 若通過試生產,未發現試生產控制計劃的不足,則現生產控制計劃也可與試生產計劃一樣。
四APQP 實施過程中需特別注意的問題
1. APQP各環節的活動都不是孤立的,必須注意其相互關系。
2. FMEA的措施結果必須在后續的設計中體現。
a) D-FMEA的措施結果必須在產品設計文件中體現。
b) P-FMEA 的措施結果必須在試生產,現生產控制計劃中體現。
3. FMEA的三度經采取措施后會變化,必須有依據。
4. 三類控制計劃中進貨檢驗及成品檢驗項目要完整
a) 進貨檢驗中,必須包括完整的材料、外協件、外委加工的檢驗。
b) 成品檢驗中,必須包括產品標準、設計任務書所要求的所有檢驗和性能實驗項目。
5. 工藝文件,檢驗文件必須包括現生產控制計劃的所有內容,并在此基礎上拓展、完善。